小 i 导 读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被正式确立,其承载着完善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认为区域国别学课程体系建设需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培养学术与实践能力,推动“教—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然而当前仍面临课程整合不足、跨学科师资缺乏、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为此,他建议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体系,加强跨学科...
2025-03-212025年3月2日下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闭幕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受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邀请,就“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南方’发展”给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人员做了讲座,并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2025-03-07小 i 导 读西方传统经济学强调“供需平衡”,认为生产应严格匹配市场需求,以避免“产能过剩”。中国的经济发展则着眼于长远的产业积累和技术创新,而非短期的供需匹配。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梁海明撰文分析美国经济学家索维尔(Thomas Sowell)的著作《经济事实与谬误》(Economic Facts and Fallacies),指出这种不同的经济思维,或许正是导致两国摩擦加剧的深层原因。本文...
2025-03-19小 i 导 读2025年3月13日,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学者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损害了自身利益,中美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他呼吁美国重新审视政策,同时建议中国增强竞争力、拉动内需并推动创新,以应对国际挑战。2023年7月,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港湾海外、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共同承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
2025-03-18小 i 导 读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不断演进,从最初的战略设计到深度动员,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打压政策。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凌邦皓撰文,全面回顾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演变,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仍会保持政策惯性,但其内外限制因素不断显现。未来,中美对抗性矛盾还会存在,但仍会保...
2025-03-19小 i 导 读3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在“春天里的中国”全球媒体对话会美国专场发表致辞。谢锋大使在致辞中深入解读了两会传递的中国发展信号,探讨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与治理中的角色,并分析中美关系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谢锋强调,中华民族有着自立自强的志气、不畏强暴的骨气、踏平坎坷的底气。极限施压注定撞上南墙,打关税战、贸易战损人更害己,禁限投资如同杀鸡取卵,“以台制华”只会引火烧身。任何人...
2025-03-15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