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愈演愈烈,科技领域的博弈随之升温,科技政策“安全化”日益凸显。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赵明昊在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撰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与科技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军事-工业复合体在地缘技术时代的新变体,日益壮大的“技术-安全复合体”成为美国霸权护持的关键支撑。一些对华强硬的“技术鹰派”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并与“经济鹰派”和“意识形态鹰派...
2025-03-31小 i 导 读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日益极化,党派斗争加剧,治理失序,影响其外交政策及全球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系主任刁大明从国际安全环境、中美关系、美国政经态势以及特朗普个人状态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特朗普1.0”与“特朗普2.0”时期的异同,指出“特朗普2.0”在对华安全战略上将延续对华战略竞争方向,推进“拜登+特朗普”复合议程,并继续将经贸议题置于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地位,但其对华政策也...
2025-03-28小 i 导 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两个月以来,其政策的反复无常和保守主义转向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剧烈震荡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吴心伯在近期赴美交流后指出,“翻天覆地”是美国人描述特朗普总统时最常用的词汇,其政策范围和力度远超预期。吴心伯进一步分析认为,美国的右转倾向主要由内部社会经济矛盾激化和国际优势地位下降所驱动,这一趋...
2025-03-27小 i 导 读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试图改善美俄关系,同时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这一系列举动对中美俄三国关系及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澳门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建伟认为,从短期看,美俄走近似乎并不是坏事;然而从长期来看,美国结束俄乌战争的一个重要动因可能是为了将战略资源转移到印太地区以集中对付中国,这种“联俄抗中”的潜在动机对中美关系存在风险。他同时强调,由于美俄之间缺乏共同的战...
2025-03-27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在《北京大学校报》头版头条撰文,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启新程 引领“再全球化”奋力向前》。
2025-03-20小 i 导 读特朗普执政以来,其“越顶外交”及对俄乌战争的快速终结意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林民旺撰文指出,特朗普试图通过“牺牲”乌克兰构建中美俄“多极世界”,令印度等国深感焦虑。他用“拜登种花,特朗普收果”形象地描述了美国政策连续性断裂的影响:印度在拜登时期因过度倾向美国失去战略平衡,暴露对中俄的真实态度,陷入双重外交困境。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2019年8月15日,印度...
2025-03-26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