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第一,奉行主权平等;第二,遵守国际法治;第三,践行多边主义;第四,倡导以人为本;第五,注重行动导向。同时,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本文约2000字,读...
2025-09-01小 i 导 读特朗普新政不仅彻底颠覆了民主党政府以往的内外政策,对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了海啸般的冲击,而且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未来走向及其对国际社会影响的严肃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周琪在《国际经济评论》撰文详细阐释了特朗普2.0政策以及全球右翼浪潮兴起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本文约7000字,读完约20分钟...
2025-08-29小 i 导 读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和沿革给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值此重要纪念时刻,《世界知识》采集了国内11位骨干学者的观点,对“战后国际秩序向何处去”这一历史命题、时代命题作出响应。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达巍从政治哲学视角出...
2025-08-2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新民晚报》采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吴心伯。他强调,美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以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的心态对待中国,珍惜合作,共同守护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发展。珍惜战后的和平与繁荣,处理好中美关系。因为,“如果回顾历史便会发现,中美两国并不注定是对手”。
2025-08-28近日,多份美国及国际民调显示,中国的形象在美国民众中有所缓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好感度也在提升。卡特中心《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中文网站执行主编及英文网站高级作家张涓撰文称,美国智库Third Way和皮尤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敌人,同时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的积极评价正在增加。
2025-08-28近年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视和新要求,也是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阶段中,国内高校和智库自觉适应变化的关键步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王逸舟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智库的发展、区域国别学在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发展中的作用和南京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智库建设的有关问题发表观点。
2025-08-28| 11-13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 |
| 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