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第22期人大美国研究学术报告会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本文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再度近观美国的感受与五年之前有何不同?对于中美关系和美国社会又有哪些观察与思考?
拜登政府第一任期已进入最后一年。如果从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算起,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已分别在一个总统任期大幅改变和调整美国对华战略。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某种企稳的态势,不过多数人认为,这一局面未必能持续很久。从短期美国政治动态看,如果共和党候选人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美国内外政策可能会再次出现重大调整,进而也会对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冲击。从更长期和宏观...
【摘要】中国与西方国家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现行国际秩序,双方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确实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仔细分辨之后,又能发现中国与西方的国际秩序观实际上重叠之处远大于差异之处。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秩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化。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导致西方国家认为现行国际秩序遭到新兴大国挑战,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不满则导致一些西方国家主动挑战现行国际秩序...
50年来,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过去几年,很多观察家都认为,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已陷入行动与报复的恶性循环,这使台海成为唯一可能引起中美有意识冲突或战争的地区。在明知台湾问题危险性的情况下,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仍然在8月2日一意孤行访问台湾,并造成中美最新一轮的紧张。中国政府和学者已对佩洛西的错误给予了猛烈批判和恰当反制。由于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得当且克制,人们在佩洛西访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高度出发,从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弘扬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高度出发,极富创造性地提升了中外人文交流理念,卓有成效地拓展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开辟了全新空间,为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提供了强大助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世纪疫情,中外人文交流为世界注入了“稳定剂”“粘合剂”,也...
对美国拜登政府而言,俄乌冲突既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也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在大国关系、全球化走向以及美国对外战略路径选择这三个维度上,俄乌冲突及其产生的连带影响都对拜登政府产生了强烈冲击。同时,这些冲击的方向又与近年来美国两党决策者推动的战略调整方向基本一致。拜登政府借俄乌冲突之势,谋全球战略之局,客观上成为世界几大力量中心中获益最多的一家。当然,调整与变化必然带来不确定性。美国的短期收益能否延续而...
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到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于2月28日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点击链接,回顾“与世界对话·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活动)今天人们回顾那段历史并再读《上海公报》时,讨论较多的是其对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上海公报》更宏大的意义,则在于其体现出的国际格局与大国战略之间的互动。国际格局就像地壳运动,其变迁与重组对大国关系会产生根本性的...
2022年3月7日,《环球交叉点》主持人袁鸣对话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就当今变化莫测的中美关系进行深度访谈。达巍将中美关系划分为三大阶段,指出目前中美之间进入新的冰封时期。中美之间具有两大共同利益,全球合作与和平共处,这正是中美之间打破坚冰的驱动力。为实现“中美再破冰”,我们要重视民间人文交流和中美高层决断的力量。以下是访谈实录,与读者分享。袁鸣...
2021年刚刚过去,在这一年里,中美两国元首三次互动,两国外交团队也先后在阿拉斯加、天津、苏黎世、罗马四次交锋。除此之外,围绕气候变化、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孟晚舟事件解决等一系列博弈与合作也给这一年的中美关系带来了许多挑战与看点。当历史的步伐已经迈进2022年,中美关系又将如何?这一年对于中美两国各自来说都会有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国将召开党的二十大,美国也将迎来又一次中期选举。而对于中美关系来说,2022年是...
国内战略取向是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过去40年,中美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契合是中美关系取得突破、发展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当前,中美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差异,也是中美关系面临范式性转折的重要原因。下一阶段中美如何选择自己的战略、如何认知对方的战略,将是决定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1978年12月16日,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