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冷战史;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东亚安全;美国外交;中美关系
本文原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2年第3期,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提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化遭遇重大挑战。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以及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来看,西方学者普遍承认,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化带来了强烈且持久的冲击。西方国家的内顾政策致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疫情放...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物资、人员和资本流动,严重冲击当前的全球化进程。这一冲击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社会运行以人员聚集状态下的生产为基本模式,形成的全球网络在疫情危机中易于遭受损失,并不安全。人类社会需要在更安全的状态下恢复全球化要素流动,并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技术进步是应对这一需求的直接方式。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使人类个体面对生物安全挑战时更加安全;技术进步使人类组织具备在隔离环境下...
当地时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会前,美国“放料”谣传“中国军事援俄”,称要“施加制裁”。时值“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俄乌进行第四轮谈判之际,何以冒出不和谐声音?中美关系如何重回健康稳定正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
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国际知名期刊《环球亚洲》(Global Asia)发表题为《不情愿的对手:中国应对中美竞争的策略》(“Reluctant Rival: Beijing’s Approach to US-China Competition”)的英文刊首文章(leading article)。文章针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所定义的中美“战略竞争”关系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作了详细阐述。文章指出,中国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并非情愿”,中...
文章开头指出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标记,但战略竞争需要重新被定义为一个建设性的、有边界的、健康的,而不是不加限制的、零和的与恶性的过程。对美国而言,尽管拜登政府仍然谈论与中国的合作和接触,但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合作”与“接触”已经被边缘化、工具化和交易化。接触的内在价值需要被重建。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旧接触共识”(Old Engagement Consensus)中,美国将中国视为需要被“转变”、“整合”并“纳...
2021年4月15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在外交事务领域全球最权威刊物之一Foreign Affairs (《外交事务》)发表题为“The Case for a New Engagement Consensus: A Chinese Vision of Global Order”(《新接触共识:全球秩序的中国愿景》)的文章。这是国内青年学者首次在Foreign Affairs发文。文章首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