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杨伯江参加新华网第十二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摘要。杨伯江教授认为,展望2022年的中日关系,存在两大变量因素,一是今年1月1日RCEP已经生效,二是9月29日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从多双边、区域角度来看,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确实面临着重要的契机。但同时,在战略、安全领域,中日关系更面临...
2022-04-01冷战结束后,中美日安全关系成为事关东亚及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组三边安全关系。其中,中美、中日安全关系一直起伏不定,相互影响很大。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这两组关系都进入了关键时刻。2017年底,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其对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美国开始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安全、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全面对华施压,致使中美关系趋向严重恶化。当前,中美安全关系面临的风险高,一旦爆发危机...
2022-04-01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基于不同学科方法研判美国财政状况,并提出对于中美财政关系的建议,大致分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美国作为“霸权国家”,主权债务在全球流通,使用本币结算,不可能发生财政崩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从财政原理上看,前代的债务本质是后代的税收,当前美巨额国家债务未来必然成为高额税收负担,在联邦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早已越过风险警戒线且税收能力不断降低的状况下,长期收支能力倒挂矛盾终将...
2022-03-31早在美国建国初期,美国民主输出就已开始。美国先是进行领土扩张,直接移植美式民主,而后进行殖民扩张,向外输出民主。早期美国民主输出的主要对象是拉丁美洲。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占领区成为其民主输出的主要对象,如日本、德国等。冷战爆发后,美国的民主输出又有了深刻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冷战结束后,其历届政府将促进民主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其民主输出的战略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克林顿时期:从“扩展战略”到“...
2022-03-31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到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于2月28日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点击链接,回顾“与世界对话·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活动)今天人们回顾那段历史并再读《上海公报》时,讨论较多的是其对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上海公报》更宏大的意义,则在于其体现出的国际格局与大国战略之间的互动。国际格局就像地壳运动,其变迁与重组对大国关系会产生根本性的...
2022-03-30在俄乌冲突仍在延续的背景下,习主席与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寻求深化战略沟通,即便在诸多问题上依然存在重大分歧。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不愿看到这场危机,冲突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在战争与和平这个问题上,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反对的是战争。然而,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中国要选择哪一边?这显然是个假问题。中俄是邻国,也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双方所建立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
2022-03-29| 11-13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 |
| 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