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无疑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范式开始分析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格局。欧洲有学者将新冠疫情比作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分析其对人类行为习惯以及政治秩序产生的深远影响¹。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预测新冠疫情会成为压垮经济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世界不可能回到21世纪初那种互利共赢的全球化状态,民族主义将加重大国对抗、战略脱钩的趋势,导致国际权力...
2022-04-12今天讲座主题涉及的区域国别研究,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热烈讨论了许久的题目,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大家已经在讨论学科意义上的“区域国别学”。跟其他研究机构或智库进行的“区域研究”有所不同的是,高校在其属性上主要是“学科本位”的,而放眼世界来看,传统区域研究的特点之一恰恰是“非学科性”。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在高校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定位和做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通过本次讲座,尝试在假设...
2022-04-11冷战结束特别是近20年来,中美双方危机管理的意识大幅增强,各种交流、沟通和对话机制全面建立,军事互动规则也正在探索。然而,面对当前两国日益激烈的军事竞争和不断上升的各种安全风险,这些危机管理的努力又显然是不够的。迄今为止,中美海上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高层互动、沟通与交流机制和军事行为规则三大类:高层会晤及其他互动中美元首主要通过直接会晤、热线、特别代表和电报等多种方式保持着频繁互动,海上危机管理...
2022-04-08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拓创新,在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金灿荣就此接受了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的采访,深度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作为。以下为访谈精粹,与读者分享。问: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您如何看待当前的世界乱局和国际...
2022-04-02明年将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总理周恩来,这个历史事件是中美疏远和敌意几十年后又恢复关系的重要“破冰之旅”。可惜,半个世纪后,他们发起的中美合作进程几乎付诸东流,而美国总统乔·拜登对此负有部分责任。Next year will mark 50 years since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travelled to China to meet wi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air...
2022-04-012022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杨伯江参加新华网第十二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摘要。杨伯江教授认为,展望2022年的中日关系,存在两大变量因素,一是今年1月1日RCEP已经生效,二是9月29日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从多双边、区域角度来看,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确实面临着重要的契机。但同时,在战略、安全领域,中日关系更面临...
2022-04-01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