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于洪君:核战争的风险可以化解吗?

2024-04-18 23:03
人访问

当前,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核战争风险与构建全球安全新格局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相关各方,特别是俄罗斯、美国和北约,在这个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安全和人类文明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立场严重对立。双方进行的战争准备,尤其是核战争准备,不再仅仅是令人忧虑,而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我想就当前的核战争风险与防止核扩散、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走向、如何构建新的国际和地区安全架构、以及如何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中的首要作用等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第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核威胁,

遏制核战争

众所周知,1945年夏季美国核试验取得成功并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核武时代。此后近80年来,公开或秘密从事核武器研发的国家不断增加,有核国家,特别是拥有超级核力量的国家,其核武器越来越多,威慑力破坏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为防止核扩散、遏制核战争做了大量努力,但收效甚微。俄乌冲突以来,随着战场形势日益复杂,运用核武器一决雌雄,甚至不惜同归于尽的言论,不绝于耳。局部核战争乃至全面核大战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面对相关各方紧锣密鼓的核战争准备,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无动于衷。

中国属于有核国家,但中国的核武开发起步晚、规模小、当量有限,与超级核大国相比不是一个量级。并且,自拥有核武那天起,中国便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1993年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坚持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完整性与稳定性。1994年12月,乌克兰放弃核武时,俄美英三国与其签署了《布达佩斯备忘录》,中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声明。但不幸的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在其北约盟国部署核武器,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反对核扩散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与英国澳大利亚缔结核潜艇联盟,等等,严重破坏了核不扩散体系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023年8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次审议大会第一次筹备会期间,中国再次表明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坚定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原则立场,同时也强烈谴责了将地缘政治利益凌驾于核不扩散之上、通过变相核扩散实现强权政治和霸权野心的冷战思维。今天,面对俄乌冲突持久化外溢化引发的核战风险,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没有漠然置之、也不会消极无为。王毅外长不久前在慕尼黑的所作的表态,旗帜鲜明地亮明了中方反对核战争的坚定意志。

我相信,无论未来国际形势如何发展,中国都将一如既往,敦促相关各方理性对待使用核武器问题。2022年五个核大国领导人关于核战争打不得、不能打、核战争没有赢家的联合声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不可颠覆。坚持核不扩散,防止核风险,遏制核战争之路,是包括全体有核国家的共同责任,不可推卸。人类社会在遏制核威胁、反对核讹诈、防止核灾难的道路上,绝不能止步倒退!

第二 俄罗斯与北约除相互妥协,

没有其他出路

俄乌冲突异常惨烈并久拖不决,除双方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外,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之间的战略对立。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情况看,俄罗斯与北约在安全问题上相互妥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北约方面看:法美等多国军政要人公开表示北约军队可能直接参战;瑞典继芬兰之后正式加入了北约;越来越多的北约国家大幅度增加军费投入;数十个欧洲国家与乌克兰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英德法波等国正在全面进行对俄战争准备,包括核战争准备。不打败俄罗斯不足以谈安全的冷战思维,顽固地主导着美国和北约。

俄罗斯方面,近日宣布成立两个新的军区,以应对欧洲军事力量的新变化。与此同时,俄明确表示要对北约在芬兰瑞典等国可能做出的军事部署做出必要反应;摩尔多瓦境内的德左地区,大大地加快脱摩入俄进程,俄方公开表示已做好接收准备。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激化俄罗斯与波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等国北约邻国的军事对抗关系。俄对乌特殊军事行动势必进一步升级,推翻基辅政权极有可能成为对乌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虽然俄方日前释放了不与西方永远为敌的信号,但美国、北约与欧盟对俄持续施压,欧洲撕裂有增无已,集团化趋势明确加剧,俄罗斯除拼死一博,似无其他选择。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俄罗斯与北约除相互接触、寻求对话、弱化敌意、化解矛盾、缓和局势,没有其他道路可走。谋求欧洲稳定,实现世界和平,打造共处格局,不到最后一刻,不应轻言放弃!北约某些政治家固守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不符合相关各方、欧洲各国和整个世界的根本利益,也有悖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通过耐心的对话寻找利益契合点,通过政治手段熄灭俄乌之间的战火,这是国际社会对俄罗斯与北约的共同期待,也是俄罗斯与北约以及乌克兰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

第三 构建新的地区和国际安全格局,

刻不容缓

面对俄乌冲突将全世界引向临战状态的严峻局面,中国站在和平正义一边,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坚持劝和促谈的原则立场。早在2015年12月,中方就发表了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方案。2022年2月,俄乌军事冲突爆发第二天,中国国家主席即与俄罗斯总统通了电话,强调中方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主张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同时支持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202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访俄前夕,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随后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与乌克兰总统通电话,重申中方坚持劝和促谈的核心立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随即出访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今天,2024年3月2日,中方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再次前往俄乌两国、欧盟总部以及波、德、法等国,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展开第二轮斡旋外交。我相信,中国的建设性立场和负责任态度,理应得到包括俄乌在内的相关各方的认可和支持。相关各方,尤其是冲突中的俄罗斯和北约,应当支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整个国际社会,应当坚持相关尊重、坦诚相对、止战求和、共谋安全的建设性立场,寻求建立新的多边的全球安全新框架与新格局。

在这个不仅关系欧洲地区总体安全,同时也关乎欧亚大陆总体安全、关乎全人类的前程与命运的历史大博弈中,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最权威的政府间合作平台,联合国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遗憾的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联合国常常受到霸权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作用难免有些失望。

在此背景下,我依然认为,鉴于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已经崩溃、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沦为美欧工具,要构建均衡、稳定、可持续并且为各方所接受的欧洲安全架构,同时构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大安全架构,联合国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更不可替代。相关各方,特别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应特别重视联合国框架内的协调、沟通、交流与合作。早已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两国,自然而然地要全力支持联合国在构建地区和全球新安全格局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发挥上合组织、金砖机制在探讨、构建新的区域性、全球性安全架构中的特殊作用。

要完成这个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实现人类社会安危与共的崇高目标,一方面,我们要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捕捉各种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率先行动,有所建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和政治定力,秉持既不强人所难,也不勉为其难的原则,因势利导,把握主动,通过各方利益均衡化和安全对话常态化,引导动荡不宁的世界,走向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原文:瀛寰治略 2024年4月1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