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之争、科技之争、舆论之争、价值观之争与战争潜能之争彼此牵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于洪君撰文指出,全球经济“东升西降”的趋势不可逆转,且“芯片战争”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主导形式。他强调,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革,当前世界安全格局复杂且严峻。文章提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世界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中国应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大国关系的协调稳定,拓展发展与安全双重利益,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改革,以实现民族复兴和和平崛起。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初始阶段。国际上力量对比重组、利益关系重组与战略格局重组相互叠加,经济之争、科技之争、舆论之争、价值观之争与战争潜能之争彼此牵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带有不可测性和不可控性。冷静观察,运筹帷幄,因势利导,积极应变,是我们战胜各种惊涛骇浪的考验,确保民族复兴并实现和平崛起的唯一选择。
一、世界经济重心持续位移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
发源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历经数百年,曲折而多变。进入20世纪中后期,全球经济活动的重心和引领经济发展引擎,逐渐从传统的西方国家向亚太地区和“全球南方”中的新兴大国转移。进入21世纪,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以及东盟地区、海湾国家等新兴市场群体性崛起,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与利益互动格局。未来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全球经济活动和增长重心“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非但不会发生改变,而且还会进一步彰显。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大对外投资国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全力推进以互利共赢为前提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方面会不断改善“全球南方”的基础设施和民生状况,另一方面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投资取向和金融合作方式。我国与“全球南方”共同努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虽然会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但朝着公平、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也会越来越符合人类社会谋求发展与进步的共同诉求。

由中建埃及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图源:新华社)
二、科技领域革命与竞争同步加剧不可遏止
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尽管遭遇世界格局深刻重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构等多种因素冲击,仍在全球范围内突飞猛进。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令人目不暇接。数字经济产业化与传统经济数字化彼此助力,相得益彰,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量子计算、5G通讯、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相继问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各种行为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持续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同时还显著地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格局与发展进程,改变了战争的样式与军事理论,引发大国之间乃至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与竞争。
“芯片战争”将是大国综合力量竞争的首要表现形式。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兵器”。在“芯片”成为外交工具、人工智能“武器化”、具象智能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做出了震动世界的战略规划,投入了无比巨大的资金,成就斐然。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和变本加厉的技术封锁,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摆脱某些产品的对外依赖,积极抢占更多的科技革命制高点,另一方面还要坚决反对西方的“安全泛化”和由此产生的科技封锁,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共同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1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举行了“答谢迎春会”晚宴(图源:第一财经)
三、大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责任
不可推卸
随着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和挑战日益增多,并且愈加棘手,全球治理和治理体系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全球治理的任务和目标,已不再是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贸易秩序不公、全球南方代表性不足等传统问题,而是要解决涉及人类生活所有领域的所有问题。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不健全、新治理机制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环境治理、卫生治理、数据治理、网络治理、空间治理、科技治理,特别是人工智能治理,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冒险主义逆势来袭,以联合国体系为代表的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降维打击,地位和作用将受到进一步削弱。全球南方,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将完善和改进全球治理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特别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应在全球治理的各个领域率先垂范,继续支持联合国体系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建立有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健康化的新多边体系。
四、构建新安全格局与力量对比相匹配的原则
不可动摇
当前的世界安全格局和地区安全态势,呈现冷战结束以来最复杂也最严峻的局面。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安全空间,直接引发俄乌军事冲突。以北约为主的50多国全力挺乌,大大加剧了这场冲突的残酷性、持久性与破坏性,同时也促发了新一轮全球性军备战竞赛。更大规模的超现代化战争乃至核战争的风险日益迫近。在历史积怨和现实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中东地区乱象丛生,烽烟遍地,内外势力博弈犬牙交错,战乱的灾难与后果持续外溢。中国周边地区安全情势依然复杂。美国等外部势力不断插手,制造混乱,导致朝鲜半岛安全情势急剧恶化,南海和台海地区擦枪走火的战争阴影始终挥而不去,某些国家面临的“三股势力”压力和“颜色革命”风险仍长期存在。
由于复杂而严峻的传统安全与形式多样、表现多元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密切交织,构建均衡、稳定、合理、健康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安全架构,任重而道远。围绕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斗争的艰巨性、尖锐性、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不可低估。我们应以安全格局重构须与力量对比变化相匹配为基本出发点,坚持责任与义务相统一、各方安全诉求与世界总体安全相统一的原则立场,兼顾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统筹好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反对集团政治、阵营对抗、新冷战思维、引导构建新安全秩序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2024年10月,中国第14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医疗分队官兵来到南苏丹瓦乌市海克斯蒂学校,为师生捐赠文体用品,并表演了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图源:中国军网)
总而言之,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变局仍将向纵深发展。无论经济与科技,还是政治与安全,天下都不会趋于太平,周边也不会真正稳定。虽然机遇与风险同时并存是常态,但在某些领域、某些时段,风险可能大于机遇。有鉴于此,我们要坚守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国际关系理论,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在推动构建协调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维护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的周边环境、实现“全球南方”特殊诉求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相得益彰的过程中,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和巩固我们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

2024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4周岁“生日”。44年来,深圳迅速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蝶变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创新发展的一个标杆、先行示范的使命之城(图源:新华社)
改革40多年来,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经验,拥有了足够的外交资源。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原文:北京对话Beijing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