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倪世雄
【摘要】中美关系70年,不仅是两国关系的实践互动历史,更是指导两国对外政策和行为的理论创新和博弈过程。新中国成立时奉行对苏联“一边倒”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当时深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的偏好;美国则对新中国抱有敌视态度,反映了其当时反共意识形态的偏执特征。然而,苏联军事实力的急剧膨胀和推行的扩张主义政策,对中美安全同时构成了威胁,迫使两国在彼此关系上回归理性,现实主义占据上风:中国开始以“三个世界”理论指导自己的外交;美国开始采取“大国平衡策略”来牵制苏联。之后,美国为了稳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在“霸权后合作论”的指导下开始着手建立中美俄大三角”;中国则在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指导下开始与美国适度拉开距离并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新帝国论”、“文明冲突论”以及“权力转移论”等的指导下逐步将中国视为其主要战略对手,但同时又不得不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中国则在“韬光养晦”原则指导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与美国的经贸额不断扩大,导致美国在对华关系上不得不顺应“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的召唤,不少美国人看到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后甚至开始幻想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后将逐步实现“和平演变”。但是,当中国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借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越来越多的美国政治人物看到中国无望根据美国的意图融入国际社会,因而开始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重新回到美国的对华政策轨道中来,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是典型一例。未来,中美关系将更加趋向复杂曲折,“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差异方面的对立和博弈也将更加激烈。但70年的中美关系历史表明:合则两利;斗则俱败;中美只有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关键词】中美关系;实践互动;理论博弈;世界秩序;合作共赢
【来源】国际关系 International Review,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