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追忆傅高义教授。对我来说,傅高义教授以前是、现在也是一位导师。在我被任命为费正清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的邮件发出后短短两分钟内,我就收到了傅高义先生的邮件。他说:“作为一个20年前就退休的人,我无权也觉得没有必要提供建议。不过,我把毕生献给费正清研究中心,因此如果我的经验或知识对你有用,我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我肯定要向他请教,所以我们组织了一个探讨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会议,并问傅高义教授:“你的秘诀是什么?怎样可以让研究中心有所成就?成功意味着什么?”他给出了种种建议。他说:“我们必须让研究中心保持活力,在学术上保持活力,在交流上保持活力。我们必须确保来哈佛的中国人感觉自己是受欢迎的,如果遇到问题,他们可以随时向我们求助,我们心里要装着他们的利益。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继续充当桥梁,帮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美国,同样也帮助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他说,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在中国寻找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最后,我们一致认为,通过合作造福两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这才算成功。
通过那次谈话,我明白了他心中的愿景。他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造福人民。他把“我们”这两个字挂在嘴边,让我突然觉得,“哦,我有一个可以随时求助的人!”他心里总是在想着“我们”这个集体。
让我惊喜的是,他居然参加了我组织的大部分系列研讨会,尽管并非所有的研讨会都在他的领域之内。因为我们一致认为美中两国可以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在健康领域通力合作,每次研讨会过后,他都会发邮件评论、补充或针对接下来可采取的措施建言献策,有时他甚至会署名写道:“此致敬礼”。看着他的邮件,我心想,我何德何能让成就非凡的傅高义教授说“此致敬礼”呢?他和我一起审议商榷了一系列策略:我需要和哈佛大学的领导搞好关系,但我更需要格外关注下一代。
当傅高义教授谈到下一代时,他的眼神中流露出父亲般的微笑。当他思考未来、思考下一代时,他感到快乐。
他还说,你要和同龄人一起工作。他几乎接触了每一个我们认为能够合作的人。有趣的是,一些他一直在用的形容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因为他或她“关心体贴”,或“道德高尚”,或“为人正直”。我由此了解了傅高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人正直,道德高尚,这也是他所向往的。
有许多人知道,大约五年前,傅高义教授为“当代中国研究”系列研讨会组织了“当代中国研究的关键问题”研讨,这是费正清研究中心最成功的系列研讨会之一。此刻我们非常怀念傅高义教授,因为虽然我们知道要继承他的遗志,但我们也强烈地感觉到傅高义先生难以取代。我们至少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做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但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并将其发扬光大,实现他改善美中关系的愿景。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不得不说,我还没有遇到过像傅高义教授这样成就突出、影响深远的人,他的成就和影响不仅限于学术,也体现在与人交往方面,他非常谦逊、和善、有人情味。这就是他给我、研究中心及周围每个人留下的印象,我们将带着傅高义先生对生活和世界的美好愿景,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