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国内做战略研究的人很多,强调在战略研究上要发表自己观点意见的人也很多,但什么是战略研究?战略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在判断预测以及全面有效应对风险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的运用各种国家社会的手段和筹码,然后从短期、中期、长期层面让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所以战略研究的本质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如何回避风险?第二,如何有效、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国家力量和社会筹码。第三,如何稳中求进。 为
2024年03月18日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之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固然需要努力促使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需做好制度创新,引导和规范生产关系以及产业生态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 首先,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新的生产要素,催生新型生产关系。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煤炭更广泛地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和电力伴随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第三次
2024年0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些年,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效果上看还有不少改进的空间。如近年来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不升反降,皮尤去年做的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不少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都达到了过去20年的高点,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和印度,更是出现大幅下滑
2024年03月06日可以说,俄乌冲突的发生使我们开始面临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新格局。对我们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北亚板块的出现,这是俄乌冲突后世界经济的几大重要变化。 第一大变化,与俄罗斯能源供应有关的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俄罗斯的能源一直以欧洲市场为最大的供应方向,但在俄乌冲突发生后,陆上油气管线被切断,随后
2024年03月21日摘要 当代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政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一现象植根于近现代殖民遗产的结构性原因,而治理自主性及族群结构则是导致政策差异的关键变量。具体而言,治理自主性决定了东南亚国家能否避免殖民政权对移民事务的支配,自主地协调与适应华人的移入;族群结构则决定了各族群在政治参与中可利用的物质基础和竞争杠杆。作为东南亚国家中的典型案例,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分别建构了“治理自主+单一族群主导”“治理不自主
2022年06月01日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近日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南非高度关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情况。中国高质量发展也将对南非产生积极影响,南非希望与中国实现共同发展。谢胜文表达了对中国游客的欢迎。他说:“我们希望南中两国的主要城市间能有更多航班。南非学校开设了中文课,南非导游也在接受中文培训,我们还在推广微信等中国公司的软件,让中国游客畅游南非。中国游客可以用熟悉的软件来定制南非旅程的每一天。” 来源:海外网
2023年03月09日《凤凰大参考》:我们注意到您今年的两个提案《关于加大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力度的提案》和《关于鼓励民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工作的提案》,依然是在您长期关注的对外交流领域。您2022年也提过将专家对外交往的审批进行精细化分级管理,如今跨国学术交流方面是否更为顺畅? 贾庆国:我觉得还是有改进。有些单位专家学者出国的审批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基本上都会批准,这是比较好的一方面。但在其他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2024年03月20日《凤凰大参考》:我们注意到您今年的两个提案《关于加大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力度的提案》和《关于鼓励民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工作的提案》,依然是在您长期关注的对外交流领域。您2022年也提过将专家对外交往的审批进行精细化分级管理,如今跨国学术交流方面是否更为顺畅? 贾庆国:我觉得还是有改进。有些单位专家学者出国的审批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基本上都会批准,这是比较好的一方面。但在其他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2024年03月23日今年全国两会,“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向记者表示,大企业或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对提升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202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0782.9亿元,同比增长10.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54%,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
2024年03月09日立足当前开展规范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参与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设立工作,现阶段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进展如何?已取得哪些成果? 翟崑:总的来看,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一级学科,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学科设立阶段。截至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各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和备案中心共453个,分布在全国186所高校,基本上做到了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研究的全覆盖。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专门机构,其中多所
2024年03月06日李义虎表示,所谓“战略主动”,就是要在反独和促统两个方面都主动作为,就是要在争取岛内民心、促使民意基本好转方面积极作为,就是要在探索和构建国家统一模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中评社 林艶摄) 李义虎建议两岸融合发展在初期还是要“以我为主”、“单向启动”,大陆方面可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作为,先行先试。同时要面向台湾社会而非台湾当局,以走民间交流融合路线为基本路径。(中评社 林艶摄) 关于中央对台
2024年03月13日近十年来,特别是2017年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连续下滑。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晤,进行了深入坦诚的沟通,达成重要共识。2023年2月,一艘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后被美国政府使用武力击落,造成一场外交危机,双边关系遭受重创。从2023年5月开始,根据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两国政府恢复高层
2024年04月02日《具体和可能的“是”——海德格尔思想重探》这部著作,不是对已有海德格尔研究成果的一般性总结和梳理,而是从他的“是论”出发,对其思想加以重构的尝试。当然,有了确定的视角,在能够清晰展示出海德格尔思想中某些侧面的同时,必定也会隐去另外一些也许同样重要的侧面,但这是理论工作本身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我认为“是”的具体性、可变性与可能性是海德格尔“是论”的核心,而他呼唤的“另一个开端”,就意味着从这一立场
2024年03月29日过去一年,中美关系从因无人飞艇事件陷入新的低谷到由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走向近期高点,经历了大幅变化。如何解读上述变化?它对于中美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大盘反转”,从此走向缓和与改善;还是“弱势反弹”,未来还会继续下滑?这是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回顾和分析近期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以及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美关系的缓和 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发布针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拟
2024年04月01日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对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人士在春暖花开之际访华表示欢迎。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只要双方都把对方视为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史是一部
2024年03月28日共有 2,17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6 页 当前第 11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