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美国国务院“中国屋”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面临质疑和压制,经历限制和竞争。随着国务院现代化议程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推进,“中国屋”在协调对华政策、应对地缘政治挑战、管控中美竞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孙太一撰文分析,认为“中国屋”推进内部、跨部门和国际协调,统筹制裁施压,同时促进中美关系缓和,避免冲突,未来可能在美对华政策制定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原文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在全球治理出现“信任赤字”、西方企图操弄“全球南方”概念以制约中国发展之际,探寻重建世界信任之途,夯实全球南南合作之基,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当务之急。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耿协峰撰文指出,当前,中国-东南亚合作、中国-中亚合作、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等全球南方地区间合作持续推进,为双方奠定了良好的互信基础,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需要发挥增进互信在中国与全球南方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今天是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日。本届总统大选竞争尤为激烈,当前双方胜率如何?如何看待目前的民调数据?哪三大因素决定了关键摇摆州威斯康星的胜负?《凤凰大参考》特邀对外经贸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进行解读。龚炯教授预测,哈里斯将以276票胜出,其中威斯康星州的微弱优势成关键。此外,他还分析了历史偏好、组织实力和提前投票等因素,并警示选后可能的政治动荡。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美国2024年
2024年11月05日小 i 导 读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党总支书记、司长(主任) 杨丹在文章中指出,要以人才为根本,加快培养和集聚全球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近日,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美国教授以“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理论共同获奖。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撰文认为,该理论对于东亚地区,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关系,解释力不够强、不够贴切。如何深入而又准确全面地解释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东亚整个地区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重要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成熟的理论回答,给我们留出了很大的理论创新的空间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举行公开讲座,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以英语主讲,题目为“美国总统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贾庆国教授预测哈里斯胜选概率较大,但无论谁当选,美国对华政策都将保持强硬。中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准备,加快军事现代化捍卫核心利益,在敏感地区避免军事冲突,同时保持对外开放和对话。 美国
2024年11月04日2024年10月17日,金九论坛系列讲座“经济脱钩与风险管控——中美关系的前景”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办,众多北京大学师生参与讲座并就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社会科学学院高级讲师曼迪逊·卡特怀特(Madison Cartwright)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雷
2024年10月30日小 i 导 读 当地时间10月23日上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喀山会展中心举行。与会领导人围绕“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公正的全球发展和安全”主题,就金砖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发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宣布设置金砖伙伴国。 以下是宣言全文: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 ——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公正的全球发展与安全 俄罗斯喀山 2024年10月23
2024年10月28日小 i 导 读 近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GCU)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荣休董事、《大国竞合》作者、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就中美之间的热点议题展开对话。 本期内容为对话下半部分,主要围绕:军事竞争问题,如何构建中美建设性对话,美国大选走向与两党分歧,特朗普与美国政治
2024年10月24日小 i 导 读 近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GCU)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与《大国竞合》作者、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就中美之间的热点议题展开对话。 本期内容为对话上半部分,主要围绕: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异,如何评价“拜登经济学”,美国如何看待中美战略竞争
2024年10月23日小 i 导 读 2024年美国大选进入倒计时,各州陆续展开提前投票和邮寄投票。在选举冲刺阶段,民调虽有波动,但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躺赢”幻想已破灭。美国瓦尔波莱索大学政治系教授林至敏和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教授王建伟就此撰文,解析共和党在选战尾声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深入探讨这些策略的预期成效与局限。 大选日临近,美国不少州已经开始提前投票和邮寄投票。 在选举的冲刺阶段,虽然各种民调起起伏伏
2024年10月23日小 i 导 读 “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多来往、多交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当地时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2024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时真挚呼吁,希望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各界朋友继续关心支持中美关系。 自2023年11月旧金山之行以来,习近平主席面向美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一封封贺信、复信笺暖情长,一次次会见、讲话言辞真挚,不断强化一个明晰的信号——希望两国人民多来
2024年10月21日小 i 导 读 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揭晓,副总统哈里斯的国家安全顾问菲利普·戈登(Philip H. Gordon)在此关键时刻备受关注。媒体预测哈里斯若胜选,戈登极有可能成为其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制定者。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双就此撰文,深入探讨戈登的职业背景、学术成就及其对美外交政策的潜在影响。 本文约2000字,读完约7分钟 哈里斯及其
2024年11月06日小 i 导 读 当前,中国的亚洲研究处于区域国别研究领域中的边缘地位,存在对美西方研究路径和范式的依赖,中国支持文明型亚洲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美国杰普曼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贾文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刘长宇就此撰文,提出了新亚洲学研究范式,即文明型亚洲研究。该范式强调文明间的互动与互鉴,旨在超越
2024年10月14日共有 2,1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5 页 当前第 13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