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中国红利”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口红利”,而是已演变为人才、技术和科研等综合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毛克疾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网络,以及广阔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场景,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普工红利、技工红利、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作为“中国红利”的四个层面协同作用,将迸发出史无前例的生产力,促进全球繁荣与技术进步
2025年03月24日小 i 导 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4日至3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共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改革现有文科科研管理模式,推动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的建议》。 以下为《关于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的建议》全文,与读者分享。 随着全球老龄化
2025年03月26日小 i 导 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4日至3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共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改革现有文科科研管理模式,推动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的建议》。 以下为《关于改革现有文科科研管理模式,推动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全文,与读者分享
2025年03月31日小 i 导 读 面对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林毅夫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只要把国内的事做好,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们总能乘风破浪前进。沿着我们的道路,用好我们的优势,一定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大经济体。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只要
2025年03月25日小 i 导 读 特朗普执政以来,其“越顶外交”及对俄乌战争的快速终结意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林民旺撰文指出,特朗普试图通过“牺牲”乌克兰构建中美俄“多极世界”,令印度等国深感焦虑。他用“拜登种花,特朗普收果”形象地描述了美国政策连续性断裂的影响:印度在拜登时期因过度倾向美国失去战略平衡,暴露对中俄的真实态度,陷入双重外交困境。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2019年
2025年03月26日小 i 导 读 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日益极化,党派斗争加剧,治理失序,影响其外交政策及全球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系主任刁大明从国际安全环境、中美关系、美国政经态势以及特朗普个人状态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特朗普1.0”与“特朗普2.0”时期的异同,指出“特朗普2.0”在对华安全战略上将延续对华战略竞争方向,推进“拜登+特朗普”复合议程,并继续将经贸议题置于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
2025年03月28日小 i 导 读 特朗普回归白宫,台海局势随之迎来高度不确定的新阶段。特朗普政府的“猛打台湾牌”与赖清德当局的“激进台独布局”会产生怎样的叠加震荡效应?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台海风暴”? 国际关系学院对台战略预置和重点问题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钟厚涛撰文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将进一步掏空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加剧台海地区的“闪爆”风险,加速全球地缘政治重组。但同时,“特朗
2025年04月02日小 i 导 读 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学智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清华⼤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朱松纯表示,目前,行业对AI的讨论几乎被大模型能力所占据,而基础学科、原始创新与智能本质的研究却被边缘化,甚至遭到部分舆论的否定。更有甚者,形成了某种“技术投机”的氛围,仿佛只有少数企业能代表中国 AI 的水平,而长期支撑 AI
2025年04月01日小 i 导 读 自美国开启对华战略竞争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并陷入建交以来的历史低谷。从单边主义的激进出击到联盟协作的技术封锁,科技竞争始终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心之一。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与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凌邦皓撰文指出,与拜登时期联合盟友孤立中国的策略不同,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上更倾向于“全面脱钩”,试图全方位压制中国
2025年04月02日小 i 导 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两个月以来,其政策的反复无常和保守主义转向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剧烈震荡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吴心伯在近期赴美交流后指出,“翻天覆地”是美国人描述特朗普总统时最常用的词汇,其政策范围和力度远超预期。吴心伯进一步分析认为,美国的右转倾向主要由内部社会经济矛盾激化和国际优势地位下降所驱动
2025年03月27日小 i 导 读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试图改善美俄关系,同时调整其全球战略布局,这一系列举动对中美俄三国关系及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澳门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建伟认为,从短期看,美俄走近似乎并不是坏事;然而从长期来看,美国结束俄乌战争的一个重要动因可能是为了将战略资源转移到印太地区以集中对付中国,这种“联俄抗中”的潜在动机对中美关系存在风险。他同时强调,由于美俄之间缺乏共同
2025年03月27日小 i 导 读 近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重大调整,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重新定义大国关系来维护美国霸权。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黄靖在《美国与亚太简报》第十六期撰文指出,中俄关系稳固、美俄互信缺失,加之亚太地区的稳定发展,使这一策略难以实现。随着全球重心向环太平洋转移,特朗普的零和博弈外交或将陷入困境。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特朗普执政以来
2025年03月31日小 i 导 读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经过十余年耕耘,“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覆盖全球六大洲,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为伙伴国家收获切实利益、实现经济繁荣创造更多机遇。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在《北京大学校报》头版头条撰文,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启新程
2025年03月20日小 i 导 读 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愈演愈烈,科技领域的博弈随之升温,科技政策“安全化”日益凸显。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赵明昊在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撰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部门与科技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军事-工业复合体在地缘技术时代的新变体,日益壮大的“技术-安全复合体”成为美国霸权护持的关键支撑。一些对华强硬的“技术鹰派”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并与“经济鹰派”和
2025年03月31日1月9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国际关系学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承办的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 会议现场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贾文键,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等与来自
2024年01月09日共有 2,1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5 页 当前第 14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