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全球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当传统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弊端凸显,“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兴起,全球化未来何去何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王栋在《学术前沿》杂志撰文认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化将进入扩容与升级的“再全球化”阶段。再全球化具有动力机制转变、经济结构变革、政治与经济融合、区域化与全球化互动、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等特征。中国作为“再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正以开放、柔和、务实的方式引领全球化向数字化、包容性、普惠性和共赢方向加速发展。
2025-10-16北大PHAS系统定于2025年10月12日下午16:00-17:30(德国时间)于柏林举行的“世界健康峰会 2025”上首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助力全球治理、星球健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2025-10-10查理·柯克遇刺事件过去几周在美国持续发酵,并加剧社会撕裂。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盟友、“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阵营最具影响力的网红之一,柯克18岁便创立保守派青年活动家组织“美国转折点”,通过线上病毒式视频传播和线下校园辩论,在全美大学推广保守主义。该组织已拥有800多个分会、25万学生会员和全网上千万社交媒体追随者,连白宫助理新闻秘书泰勒·罗杰斯都坦言:“正是‘美国转折点’让我走进政治,它塑造了我的职业方向。”透视该组织的壮大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由保守派基金与富豪金主构筑的资金链条,以及其如何娴熟运用社交媒体、文化战争等手段,影响着美国年轻一代的政治观念。这些都是未来数年值得特别关注的美国政治与社会现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王栋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美国右翼集团影响美国年轻一代是为了维护其长远政治、经济与文化利益。其影响年轻人的典型手段一是社交媒体,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包装保守主义理念,二是开展各种线下活动,增强年轻人的参与感,此外,右翼集团还会借助推动立法和制定政策的手段,将保守主义理念落实到地方层面。
2025-09-30近日,西方国家陆续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北京大学汇丰智库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朱兆一表示,这表面上是理念的觉醒,实则折射出人道主义、战略和经济议程的多重现实考量。
2025-09-299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九期“洞明书屋”分享交流会在学院图书馆洞明讨论室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王缉思作为主讲嘉宾,与同学们交流研讨他的新著《冷战的故事》。欢迎大家在公众号后台聊聊你对本书的理解与感悟,小i将挑选10位幸运读者,送出王缉思老师亲笔签名的《冷战的故事》一书哦!
2025-09-26在中美关系复杂演变、全球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印关系出现的重启迹象备受关注。8月30日至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并会见习近平主席,两国领导人就推动双边关系改善达成共识。近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林民旺在《世界知识》撰文。他认为,中印关系正进入逐步重启的关键阶段,但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
2025-09-25| 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