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6日是中国与萨摩亚建交50周年纪念日,当日第三届中国—南太岛国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秘书长梁国杰在《环球时报》撰文认为,人文交流是中国—萨摩亚关系最温暖的底色。他结合在萨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任职的经历,回顾了中萨在人文与教育领域的交往成果,认为语言与文化的互学互鉴,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理解与情感联结。梁国杰强调,这种基于文化共鸣的交流,是中萨关系得以稳固和深化的关键力量。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2025-11-1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的号召,国际关系学院推出品牌活动“博诚教授茶座”。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每期邀请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学者,以茶座会的形式或带领同学们进行经典导读,或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与人生感悟,旨在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学习与人生,成为一名“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的国关人。 10月31日上午,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引路,人生笃行”——第十期博诚教授茶座在国关楼博诚咖啡厅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兴趣、长期主义、学术坚持”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的切身体会。在交流研讨中,祁昊天鼓励同学们做好一颗有自我独特性的“螺丝钉”,在学术与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025-11-12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音频、视频、图像等内容生成效果日趋逼真,在拓展应用场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治理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生姜聪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呈现跨平台化和跨境传播特征,同时易于被批量篡改和重组,源头不易找,追溯难度大,不仅侵害个体权益,也扰乱网络秩序。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因时而变,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明确相关主体行为边界,也为创新与探索留足空间。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2025-11-12美国数字公司长期依靠技术霸权操控议程设置,进而塑造全球热点技术议题以维护其国际主导地位。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黄日涵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柏瑞山撰文认为,技术霸权源于美国数字公司对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控制,通过网络媒体垄断形成不对称依赖关系,形成和强化议程设置能力。美国数字公司在技术萌芽期和期望膨胀期,能通过认知议程设置与规范议程设置的路径,从技术认知、技术说服和技术决策维度主导区块链、元宇宙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议题的全球关注进程。中国DeepSeek的快速崛起对美国的技术议程设置能力形成挑战,全球技术竞争面临新的调整。
2025-11-112025年10月23日,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了第198期沙龙,恒隆集团名誉董事长陈启宗先生作了题为“世界新秩序——中国何去何从?”的演讲。他回顾了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与政治的周期,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类似1930年代的动荡阶段。他分析了中美贸易与科技博弈,认为双方都受损,但中国更有韧性,未来将稳中取胜。他指出美国政治与社会结构难以支撑长期对抗,而中国在制造业与实体经济上具备优势。世界正走向碎片化与去全球化,美国将重回孤立主义,...
2025-11-07202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于洪君在国家行政学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认为,当今世界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中国相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公共产品,为破解当今世界面临的治理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国方案”。他强调,中国与东盟各国保持和扩大多领域务实合作的共同需求,没有改变;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总体向好发展的历史大势,更没有改变。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加强交流对话,以助力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 本文由作者授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11-07| 11-13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 |
| 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